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小儿科 > 消化系统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> 消化不良
编号:11958393
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的进展(1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0年5月1日 《上海医药》 2010年第5期
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的进展,某些观念上的定义更具特征性和限定性,依据神经病理机制更具实用性,FD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,FD治疗新进展,经验治疗,常用药物
     功能性消化不良(FD)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功能障碍性疾病,属于功能性胃肠病(FGIDs)之一。近年来,随着神经胃肠病学、功能性影像学、心理学以及受体药物学的进展,对FGIDs的认识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,FD从罗马I到罗马Ⅲ标准的不断更新、修订之路正反映了这一认识历程。

    1 某些观念上的定义更具特征性和限定性

    罗马Ⅲ标准将FD定义为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、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,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、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。FD也可能存在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(如动力、感知)或微观异常(如存在慢性胃炎、幽门螺杆菌感染),但按胃炎治疗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消化不良症状仍然存在。罗马Ⅲ标准强调症状的慢性历程和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。罗马Ⅲ标准不再推荐概念不确切的名词如非溃疡性消化不良(NUD)、原发性或特发性消化不良等,而使用概念性更明确的“功能性消化不良”。限定了消化不良症状应源于上腹部,即剑突下端与脐之间及两侧锁骨中线以内的区域。这种部位的限定有利于与源于下消化道的FGIDs鉴别。FD的症状谱(餐后饱胀、早饱感、上腹痛和上腹部烧灼感)较罗马Ⅱ标准更具特征性。罗马Ⅲ标准将烧心、反酸、腹胀、恶心等症状剔除,便于与胃食管反流病(GERD)及肠易激综合征(IBS)相鉴别。

    2 依据神经病理机制更具实用性

    罗马Ⅲ标准以病理生理机制为基础 ......
1 2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258 字符